習近平總書記在多種場合強調,全社會都要關心人才、愛護人才,營造尊重知識、尊重知識分子的良好社會氛圍。要以識才的慧眼、愛才的誠意、用才的膽識、容才的雅量、聚才的良方,廣開進賢之路,把各方面知識分子凝聚起來,聚天下英才而用之。習總書記這些情真意切的話語,既是一股春風,給我國廣大的知識分子以極大的鼓勵和溫暖,又是一盞明燈,為全黨全社會如何正確對待人才指明了方向。
何謂人才,通俗地理解,就是那些能將知識予以很好活化和運用卻又不損害他人利益的人。那些用出類拔萃的聰明才智為人民、為國家、為民族謀福祉,具有濃厚家國情懷和強烈社會責任感,重道義、勇?lián)數(shù)娜?,還可稱之為英才、雄才和偉才。他們是社會的精英、國家的棟梁、人民的驕傲和國家的寶貴財富,也是地方發(fā)展、企業(yè)壯大的第一資源、第一寶貝和最核心的要素。有了人才,就等于有了根本,所有問題都不成問題,無可化為有,窮可變成富,弱可轉為強,后可趕上前。我們黨歷來重視人才的培養(yǎng)和建設,我國的革命、建設、改革事業(yè)之所以能得以順利推進就是得益于各種人才的支撐。
“我勸天公重抖擻,不拘一格降人才”。一個國家、一個民族、一個地方,乃至一個單位、一家企業(yè),別的資源可以少但就是不能少人才,有的東西可嫌棄但就是不能嫉賢妒能。要做到這一點,關鍵就是落實好關于人才要“關心”、“尊重”和“凝聚”、“用之”的要求。在具體的實踐中就是當好“裁縫師傅”,把那些不利于人才成長、有害于人才作用發(fā)揮的各種不利因素統(tǒng)統(tǒng)地“裁”去,“裁剪”出人才輩出、人才濟濟,人盡其才、才盡其用的喜人局面。
“裁”去短視來育才。人才不是喊有就有的,而是“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”,必須克服只用不育、殺雞取卵、竭澤而漁等短視行為,用長遠眼光和戰(zhàn)略思維來對待人才的培養(yǎng),從娃娃抓起,從教育抓起,從培訓抓起,從實踐鍛煉抓起,從各行各業(yè)的人才成長規(guī)律抓起,做到該投入的不吝嗇,該保證的不缺失。唯有這樣,才有“江山代有人才出,各領風騷數(shù)百年”,人才不斷,事業(yè)永新。
“裁”去偏見來識才。人才并不等于是全才,絕大多數(shù)只是某一領域或某個方面的專家能手,而且往往還具有自己的個性,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有缺點或缺陷,如果用求全責備或固有的眼光來看待人才,那這世界上可能就沒幾個人才。只有根據(jù)事業(yè)發(fā)展需要,看長處、看亮點、看主流、看未來、看是否有利于文明的進步和社會的發(fā)展,你的眼睛才能看得見人才,人才也才樂于一展身手,奉獻出自己的才華。
“裁”去嫉妒來愛才。人才是在實踐中體現(xiàn),并且在實踐中作出貢獻而獲取一定的待遇、榮譽、地位或聲望。對待這種情況,就要真心地高興、真誠地鼓勵、真情地祝賀、真切的愛惜,給人才的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以支持,給人才的生活以溫暖,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人才,千萬不能用嫉妒心對待人才,得“紅眼病”、喝“酸醋”、吃“酸葡萄”,搞冷嘲熱諷和排斥打擊。
“裁”去狹隘來容才。大凡真正的人才都擁有某些方面的真知灼見。要充分信任人才,重要工作和重大決策要征求人才的意見和建議,即便是批評,只要出發(fā)點是好的,就要熱忱歡迎,對的就積極采納,即使是片面的或是錯誤的,也要多一些包涵、多一些寬容。要有一種寬廣的胸襟對待人才,容得下不同個性,容得下不同意見,做人才的摯友、諍友,做到集思廣益、從善如流。
“裁”去“雜草”來聚才。主要是鏟除團團伙伙、拉拉扯扯和“順我者昌,逆我者亡”“文人相輕”等妨礙人才成長的各種“雜草”,建立好識才、育才、選才、用才的科學制度,提供好英雄有用武之地、工作無后顧之憂的基本保障,營造好公平、公正和風清氣正的人才環(huán)境,讓見賢思齊、群賢畢至蔚然成風。
“裁”去膽怯來用才。做到疑才不用,用才不疑。積極倡導人才堅持民族至上、人民至上,胸懷大局、心有大我,大膽地將人才放到關鍵崗位、關鍵位置去施展身手,大膽地支持各種人才投身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實踐,想國家之所想、急國家之所急,并為有擔當?shù)娜瞬艙?,為負責的人才負責?/p>
“碧玉妝成一樹高,萬條垂下綠絲絳。不知細葉誰裁出,二月春風似剪刀。”唐代詩人賀知章在這首詩里用“裁”道出了春風與柳樹的關系。其實,在人才工作中,乘著黨和國家事業(yè)對人才呼喚所吹拂的春風,對不利人才效應展現(xiàn)的各種心態(tài)、觀念和規(guī)則、作法予以狠心地“裁”、大膽地“裁”、徹底地“裁”,各種人才既會脫穎而出,又會大顯身手,為人類做出應有的貢獻。
來源:中國崀山網
作者:肖凌之
編輯:redclou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