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到新寧,但凡去了崀山的游客,是不該錯過鯉溪的賞玩的,否則就是莫大的遺憾。
一路沐浴著初夏的艷陽,來到回龍橋頭,陣陣和暖的江風中,友人說這是到了鯉溪的地面了。
這回龍橋又被當地人稱為“紅軍橋”的。參加過自衛(wèi)還擊戰(zhàn)的肖國成部長,是個非常熱心收集紅色文化的老軍人,鯉溪是他的家鄉(xiāng),他把當年紅七軍征戰(zhàn)湘西南經過新寧的故事講得有聲有色:紅七軍當年在張云逸、鄧小平的率領下,就是從這座橋經新寧奔武岡的,此橋因此而得名。
古樸典雅的回龍橋下就是令人遐思的鯉溪。鯉溪是這條小溪的名稱,也是這一方美得令人陶醉的山水的地名。下了橋來到溪水邊,兩岸是綠樹成蔭的煙柳,野鳥脆鳴,鵝鴨嬉戲,溪水靜流,波光瀲滟。水霧中岸邊芳草萋萋,野花競放。上游水壩水流的聲響,恰似給這靜謐以點綴。
這溪流寬不過兩丈多,水深不過一尺左右。我想既然這小溪名為鯉溪,溪里肯定有鯉魚的吧,于是睜大了雙眼在水里努力地尋覓著,然而,除了清可見底的水和幾條漫游的小魚,不見了鯉魚的蹤跡。
但我深深沉醉于這清洌得令人驚詫的溪水,水底的鵝卵石在陽光下五顏六色的搖晃,波光粼粼的溪水更顯靈動。彎彎曲曲的溪流清而不媚,嬌而不妖,恰似一個清純靜美的女郎在輕盈地舞蹈。那波光的閃耀,正如舞女衣裙飾品在霓虹下的閃爍,別致而耀眼。
溪流從的濃蔭中蹣跚而來,因為這濃蔭的遮蔽,才不到一百米遠就不見了它的源頭。那迷茫而渺遠的林蔭深處,清幽而神秘,不知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……
上得橋來,驅車繼續(xù)蜿蜒前行。呼吸著山中特有清新氣味的空氣,道旁的民居、綠樹、翠竹,一晃而過。
幾番顛簸的穿云破霧后,我們來到一條山脊上,肖部長說:“我們在這里少歇一下吧?!?/p>
下得車來,艷陽高照,一團團云霧在我們剛經過的山腰間翻滾。肖部長說:“這就是能南北都可鳥瞰的扇布嶺了。”
神清氣爽間展目四望,東南是綿延起伏的群山,極目之處的一座高嶺,正是湘桂兩省的分野。西北是一望無際的扶夷丘陵,四散的小山村星羅棋布。夫夷江如一條巨蟒蜿蜒北去。而鯉溪,就在云繚霧繞著的山腳下。
我們剛經過的村道在密林修竹間斗折蛇行,山風陣陣,林濤蕭蕭。我疑惑于“鯉溪”名稱的由來,在肖部長的解說后,又電詢曾是當年我縣文科高考魁首的文友李福信,文友回話說:
鯉溪是夫夷江的一條支流。相傳不知古老到什么時代的歲月,一尾金色鯉魚從夫夷江溯溪而上,躍入這條神秘小溪。魚目所及,處處為金色的稻浪,溪水清清,處處是飄飛的垂柳,古樹成蔭,便在此徜徉悠游,樂不思夫夷,修道成仙鯉。而從此,仙鯉的徒子徒孫們也就在這鯉溪里生生不息地繁衍。于是就有了鯉溪的得名。
差不多每一個地名都有著一個美麗而古老的傳說。站在高高的扇布嶺上,俯瞰山光水色的鯉溪田園,游目騁懷的感嘆中,我的腦海在演繹著鯉溪的另一種傳說:恍恍惚惚間,腳下一座座小山,似乎在一團團的云層間若隱若現地晃動了起來,就像一條條錦鯉在游動,輕盈而又靈動,那散開如輕紗似的云彩,是錦鯉泛起的浪花么……
對面是聞名世界的萬古丹霞崀山,與這邊清秀雋永的鯉溪相映成趣!
來源:新寧新聞網
作者:通訊員 蔣雙捌
編輯:許楠
本文為新寧新聞網原創(chuàng)文章,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。
本文鏈接:http://uggoutletstores.com/content/2022/05/30/11326910.html